Sunday, July 27, 2008

的士風景1


坐的士最大的樂趣,就是聽司機「吹水」。

其實當初我不太習慣和自己不認識的人說話,但久而久之,當你仔細去聽這一群每天躲在那個紅色的車箱內所發出的聲音,其實比起大家「屈」在巴士內聽那些早已沒有「星味」的所謂明星講「廢話」或一大堆叫你瘦身的廣告,來得更鏗鏘有力時,你便發覺他們其實是將一些社會上早已被遺棄的風景告訴我們的說故事者,又或者是一位窺聽民間疾苦的見證人。

個案1:某天晚上我們乘的士去某商場看電影時,司機便告訴我們當年(相信是六、七十年代)他看電影的盛況;那個年戲院門前如何人頭湧湧,擺滿街邊檔,吃盡美食才「印印腳」入去看戲,高聲談論劇情而沒有人阻止,……。聽著聽著也真幻想到當年的繁華景象,不過數分鐘後司機便將我們拉回現實-的士正停在那個充滿科幻味道的戲院入口前,剛才司機所說的「人氣」早已在這裡盪然無存,那一刻,我真想司機「車」我去他曾經去過的那間戲院門口。

(待續)

(上圖為香港石澳,2008)

Friday, July 25, 2008

不安的小丑


從未看過一齣主流(除了金基德的早期作品)電影會帶出一種不安的感覺。

從小丑出現開始,那種不安的感覺如霧般慢慢地感染到蝙蝠俠、檢察官(後來的雙面人)、他的女友、警長、市長、整個黑道、甚至每一個高譚城的市民,最後彌漫著整個城市就只有黑暗(絕望);小丑這一隻牌,這一次從導演基斯杜化路蘭(應該是編導)手中,變成剖開人身的利刀,直指那顆黑暗的心。

而由希夫烈達所飾演的小丑,則像一把剛剛從死士剖腹後拔出來的武士刀,那濃濃的血腥氣味在鋒利刀尖上仍然熱烈沸騰,教人不敢直視(雖然導演要我們要去面對);當他在原來井然有序後被自己完全搗亂得像死城的哥譚城大街上極速馳騁,打開玻璃窗將頭伸出,吹起那凌亂的綠髮時,我覺得竟有一種莫名的浪漫,同時亦達到不安的極致,因為,我同樣「嗅」到他所享受的味道。

因此,如果可以,我還是喜歡添布頓的那個小丑(似乎“why so serious?”這句適合以前多些)。

但就不是現在的小丑,不是「現在」的蝙蝠俠。

(上圖為《蝙蝠俠-黑夜之神》的宣傳海報)

Tuesday, July 15, 2008

廖一梅



「暴雨如花盛放,靈魂飄盪如風」
摘於廖一梅《琥珀》的舞台指示

每到星期天或一總會到「七仔」打書釘-這是我生活的其中一頂「指定動作」,因為自己總會看看那個星期的《明周》「需不需要」購買(這個行為看來有點吝嗇,但自己真的十分害怕只為一兩個topic而買一本雜誌在家,大家看看自己的家,是不是已經被一堆堆不同封面但內容卻一樣的雜誌「佔據」了?)。昨夜如常地進行這個行動,一打開《明周》book B,正介紹北京的劇場,源於工作上的需要(八卦),細閱內容(通常耳邊會響起:「歡迎光臨xx便利店,隨便睇」,但我通常會扮十分專心似的。),那個劇場是專為一個劇目而起的,或有可能準備長期演出云云,而這個戲就是廖一梅的《戀愛的犀牛》。

那樣我便明白為什麼之前可以在香港的書店買到她的劇本集了。記得幾年前的香港藝術節,她的另一個作品《琥珀》於香港首演,那是我第一次看她的作品,現在重看劇本,抹除了舞台及演員的「景象」,細閱文字,仍然被她的字所散發出來的「酷」所震住。她描繪的人物雖然大都是你我的一般平凡人,但透過她徹底地進入自己所創造的角色,為他們每一個人創造出一套「靈魂的語言」,令他們「升仙」。

或者,若果有機會去北京的話,一定要看看她的成名之作-《戀愛的犀牛》,在舞台上又是一個怎樣的風景。

(上圖攝於日本京都,2007)

Monday, July 14, 2008

初號機


昨天終於完成了演出,總算放下一塊心頭大石。
演出之前,一直笑說自己預算沒有太大的「表演」放在演出之中,怎知到了上台那一刻,始發覺是剛剛相反,自己這副身體原來一點也不能控制到內心那股不斷翻滾的情感,戲一開始自己便如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初號機一樣,扯脫了「拘束具」,大部份時間處於「暴走」的狀態。
畢竟,自己不是一個演員,要真正做到「收放自如」,還有一大段路。
謝謝今次參與演出的朋友們,希望這個演出會繼續發展,因為經過今次之後,我的「戲癮」開始走出了。
(上圖為eva的初號機)

Sunday, July 06, 2008

霧在鯉魚門


這幾天一直在排練,雖說這個演出應該沒有一點壓力(只演一場,零票房),但對自己來說,卻有多重意義:

1 很久很久很久沒有正式在舞台上演出(不敢說這是演出,我除了有喜劇感外,其他
就......:)。);
2 嘗試用一個較實驗的方式去創作(其實即是原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創作);
3 這是在新工作室內的第一個創作作品(地點也在鯉魚門附近,很有意思咁)
4 發掘不同的朋友合作創作(這一直是我的看法,也是浪人劇場的宗旨)

到目前為止,也玩得好開心,希望下星期六見到大家(觀眾)!

(上圖:一次閒談,湊巧前輩也有此書,而我只有影印本,因此斗膽借之,坐鎮演出之中,更感安心!)

Saturday, July 05, 2008

《鯉魚門的霧》

《鯉魚門的霧》
改編自舒巷城先生的同名短篇小說
第七屆香港文學節「藝箤」演出節目

導演/改編/演出/製作設計: 譚孔文
戲偶師/場景製作: 陳詩歷 陳映靜(小咪)
作曲/現場樂師: 鄧彥邦

演出日期:2008年7月12日下午4時
演出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
免費入場

有關舒巷城先生及其作品《鯉魚門的霧》
舒巷城,已故香港著名文學家,作品有《太陽下山了》及《鯉魚門的霧》等,他喜歡接觸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積累生活素材。他膾炙人口小說及都巿詩完全來自土生土長的舒巷城對香港的真實體驗。《鯉魚門的霧》創作於1950年,描寫主角梁大貴為一名為海員,十五年前他離開了一直居住及工作的筲箕灣後,在三月一個有霧的清晨,他再重遊舊地;過去的人、物、事如霧般一點一滴湧入眼簾……。是次演出浪人劇場將以「獨白戲」及「物件偶」兩種形式,配以現場音樂,嘗試一套具創意的舞台語言,並製作一個能深刻描述過去香港人生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