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30, 2011

星期五留言(3)

開始寫得有點不拘小節了。

看《Pina》,原本的心是想看看導演溫達斯如何整理Pina的作品成為電影,但看過的人已紛紛表示如何心碎而逃或媽媽叉叉走出劇院,情況似乎有點嚇人,更有人說你就當係「grearest hits」啦(即係點?有冇點唱?)。於是本人調整至抱著吃「明將壽司」的心態進入-誠然,導演真的太倒霉,臨開拍靈魂人物卻歸天,我懷疑導演曾和Pina溝通過如何拍:將她的舞蹈放入城市、街道、大自然,但這些概念都因主帥離去而現在拍出來卻變成記念特輯,真的非戰之罪。
(我甚至幻想過一個情景,溫在後台的休息地方捉住正在抽她排練完事後煙,
溫: (德語,識o既自己翻譯)過兩日就拍 ,剩係有地方,你諗住點?
P: (德語,抽煙,淡定)諗緊。
溫: (少少緊張,但看不到,因為佢都係大師)諗緊?
P: 唔。我要去到個場,再FEEL下。
二人無語。煙在休息間纏繞著)
於是,最有看頭的反而重拍幾個Pina的經典舞碼:《春之祭》、《穆勒咖啡館》、《交際場》及《月滿》,在3D的技術下,呈現了2D電影沒有的景深及立體感,令本身已經是3D的劇場真的可以「再現」(這本身就是電影和劇場最大的分別),現在,3D錄像記錄已儼如現場演出,因此將來劇場的錄像記錄相信會隨3D的技術越來越普及,到時大家可安在家中一手汽水一手薯片看劇場演出的時代將會不久降臨-連以為不可複製的藝術也可被複製,真的要問問本雅明,「靈光」,你還在嗎?

電影努力呈現立體成為3D是電影的進步,有劇團卻努力將劇場變成真人電影,這又代表什麼?之前看智利的電影劇團的《黑暗中有光》就是利用電影元素結合出來的劇場作品,幾年前看他們的《天地一孤雛》,利用幾塊masking、小小的旋轉舞台與及簡單的舞台技術卻呈現出極具詩意的效果,但今次有更多的技術支援及電影感但反而沒有了之前的震撼。不過,一直看時也算留心,因為文本實在太出色了。回家搜尋原作者叫巴瑞科是意大利人,他的其中一個劇本也改編成電影叫-《The legend of 1900》,噢,那是本人觀影生涯其中一套十分十分重要的電影。

因為《桃姐》,大家開始想起媽姐,又想起《暗示》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12678768&extra=&page=1
又又,在《Pina》中Pina Bauach曾經講過:「有些事當不能用任何言語表達出來的時候,就只有暗示。」在戲院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差點從椅上滑下來。

有人話,天文台冇左林超英就唔多可靠,經過星期四的風,似乎又有d道理噃。

劇場浪人
23/9/2011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