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留言(4)
生活與劇場。《星期五留言》是一個行為,但為什麼要寫?我寫的和你寫的和大家寫的有什麼分別?在跑步時這個問題一直腦內轉,有點冥想的狀態,當轉到第十個圈時,有一句說話跳了出來,是一位前輩曾經向我說:「每一個人看東西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你是用劇場的方式思考的。」然之後他點著煙施施然離去,只留下一團呈「問號」的煙霧,而煙霧似乎至今一直不散(我懷是那些二手煙已積入腦內!),用劇場思考即是什麼?我只知道,這一定不會是令人一朝發達和成名的思考模式,卻是自己一直摸索的生活模式。所以,自己寫下的,看的人應該了解為一個腦內「裝住個劇場」的人應該是如何思考的-可能你會看到幾時有follow spot, 那段是black out, 與及幾時是intermission。
最近星期日早上多了一個節目,就是看動畫《玻璃面具》,故事圍繞主角北島真夜如何在舞台上成為真正演員的故事。吸引我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她被稱為「舞台風暴」-即一出場就「掛波」,她的「光芒」令其他演員也企不穩,招架不住!此外每一次她都向表演的難度挑戰:如在台上只有一個人卻要幻想有很多人、在台上表演成一個一動不動的一個洋娃娃、一人分飾兩場卻要在兩個場面不斷穿插等等,據聞漫畫由七十年代起畫了三十年也尚未完結。小朋友有很多都因為《足球小將》而成為足球員,不知又有沒有人曾經看過《玻璃面具》而希望成為演員?那麼,香港的舞台風暴又會是誰?大家有沒有意見?
最近被一把聲音震攝住。「它」讓我和他從未如此接近過。近一個月每日每處都有「辛亥革命」的紀念特輯,在電視、電影、舞台、大街、商場等等被不同的孫中山的不同形象包圍,有年輕的有中年的有溫文的有激昂的有雄辯滔滔的有blinkblink眼神的甚至會唱歌劇的形形式式百花齊放卻看得人眼花撩亂。然後,有一天難得坐在家中,電視機開始播出的《鏗鏘集》又是以「辛亥革命」做主題時,手指二話不說準備按下「off」掣,卻響起一把中年人的聲音,而字幕打出是孫中山在1923年的演講錄音,當時想「是孫中山的聲音嗎?」那一刻被凝住了。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hkcc&d=2011-10-02&p=858&e=154635&m=episode
之後到網上聽了那段聲音多次,竟然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因為,除了孫中山講廣東話外,原來「佢仲有口音!」,更是自己家鄉的順德石崎口音(其實孫中山是廣東中山人大家都知道,但我卻從未將他有口音這個概念有想過。),於是他忽然成為我鄉下的鄰居,成為鄉下的世叔伯,坐在河邊的樹下,與一班小朋友講起自己的革命理想。
這種不修飾的錄音,比起字正腔圓,及那些過份喧囂的演譯,似乎更接近事物的「真實」與及帶來更多的「幻想」。
上圖的粉紅狗是今年浪人劇場社區文化大使計劃《上海風流》的吉祥物,大家想與牠拍照的話本星期仲有四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劇場浪人
6/10/2011
1 Comments:
唔知點解
當年睇劉守正, 我真係有果種「風暴」的感覺喎(雖然佢又唔係特別靚仔...)
我星期六會去屯門睇你地個show ga應該
good show!
apple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