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09, 2006

一篇訪問

十八般舞藝﹕浪人劇場尋樂 (明報)
10月 01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在劇場裏,有這麼一個「浪人」,他相信,劇場內有一些人,走出主流,流落民間,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在舞台上呈現出來,同時他在演出中尋找樂趣。

這個「浪人」(Ronin)的概念,原指古時日本失去封祿而被迫離開主家到處流浪的武士。他們手持武士刀,游走於大街小巷,為百姓抱打不平,喜結志同道合之友,同時又會隱山修煉,提升自己的造藝。

「浪」在中國字的意思有二,其一是「海浪」,其二是「流浪」。

一個理念 一個方向

「浪人劇場」並不是一個什麼近期冒起的劇團,而是譚孔文(Alex)對劇場的一個理念,一個對藝術探索的方向。他認為在一個演出,觀眾如置身於海浪中,情緒隨劇情起伏,經歷驚訝、痛苦、期待、歡樂。而藝術家只有「流浪」,才可發掘創作靈感,為每一個演出尋找其意義。「浪人劇場」希望聚集一班「劇場浪人」,製作具有強烈生活感受的劇目,使觀眾浮沉在「戲海」中,感受戲中人(或觀眾)的過去、現在及將來的生活形態。劇場就像是「劍」,勾勒出創作者對世界的真和美。

恍如生仔 延續生命

Alex一直以多元身分在劇場中工作,製作、行政、教育、布景設計、導演。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浪人,一直在開拓自己的創作靈感。這次,找來另一群浪人(Freelancers),同心合意(Ensemble),進行一場試驗。他比喻這次創作為「生仔」,現在正是陣痛階段,很擔心會生出一個不健全的畸嬰,但同時又要成為父親作出承擔。對他來說,一個演出並不是「black out」,落幕,觀眾離場,一切就結束了。演出本身就是生命,是可以延續下去的。

暗示距離 游走神經

《暗示》是一個關於距離(時間)的故事,現代男人,50年前與「媽姐」在馬里亞納海溝相遇。雖然兩人來自不同時代,但對愛情都有同樣的感覺,煎熬、猶豫、猜度。這次演出以文本切入,並非有了劇本,然後導演、演員、設計師等一起進行分析排練。排練過程中,Alex或有一些意念,形象,感覺,王敏豪(文本及演員)創作文字或編寫處境,然後進行排練,演員透過身體,表演當中的情感/意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往往都帶有一種模糊性,很多時候都不直接表達我們對某事某物某人的態度和想法。這種非黑非白,灰色地帶,Alex認為是一種美。透過暗示,讓觀眾感受除了愛情以外更多的情感。

在生活節奏繁忙的香港,有否想過,放慢步伐,走進劇場,經歷個多小時的神經游走,被台上發生的一切帶領﹖

這個「小生命」是否可以延續下去,就需要觀眾。今天,大家都在討論為什麼要走入劇場,社會充斥各種各樣的媒介,如電影、電視,甚至透過手機寬頻隨時隨地看視像節目。正正因為劇場裏有活生生的肉身——演員,你可以感受他們在台上的呼吸,情感的變化﹔同時,觀眾凝神注視,從觀賞的過程中誘發聯想,可以天馬行空,可以感同身受。這種相向交流,是那麼真實(Authentic)又有機的(Organic),只有那一場、那一群觀眾、那一刻演員的表演,構成了當下一刻,不會再重現。劇場的魅力,不止於其觀賞性,更是這種即時性,看了令人反思,令人回味。

《暗示》將於2006年10月6至15日,於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演出10場。

查詢及訂票電話﹕2734 9009
節目查詢﹕7101 2098(林小姐)

文﹕直子
策劃﹕Lotus Chan、周浩賢
編輯﹕鄭綺雯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