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04, 2007

比較竊聽者與Equilibrium 2



在《竊聽者》中,男主角從竊聽劇作家的一舉一動,從而開始接觸藝術,偷布萊希特的書來讀,聽劇作家為他的朋友之死而彈奏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會感動而流淚,最後更為了劇作家可順利寫作一篇反政府的文章,而協助隱瞞,不為政府官員所發現。男主角一步步由只為政府而活,進而找到為自己的心志而活,或者說,找到自己生存的理由。

而在《Equilibrium》,男主角是未來一個負責毀滅所有與情感有關的物件(藝術品)的警察,從他發現同伴私藏葉慈詩集,繼而在一間秘密的房間中聽到貝多芬的音樂(同樣是貝多芬?),因而發覺自己沒有可能壓抑自己的感情,他發覺政府在欺騙自己,慢慢地,他也解放自己的情緒,並開始加入反對政府的行列。

《Equilibrium》是於2002年公映,所以,我有一大膽的假設:《竊聽者》的編導看了《Equilibrium》後,覺得他們塑造的那個虛構世界,其實在不久之前,在柏林圍牆倒下之前,東德人的生活正是如此,因而令他們構思《竊聽者》。

然而,兩套電影,我也很喜歡,尤其是《竊聽者》,在電影結局中,男主角因成功包庇劇作家,令他的上司不能捉他,上司因此說:「未來的二十年你將會在地下牢室中工作!」但事實是,四年後,柏林圍牆倒下,男主角已回到地面,兩年後,他的名字已在各大德國的書店出現-因為劇作家寫了一本書向當年「保護」他的人作致敬。

看到此,我在想,當你人生做的每一件事時都隨時會改變你的命運時,你應該決定做些什麼?或許,就做你認為對的事吧。
上圖摘自電影《Equilibrium》的劇照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